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

發文附圖,此風可長~

俗話說得好,有圖有真相;發文要附圖,此風實可長...(我也是PTT鄉民...)

我之前寫了「發表文章的簡易說明」,文章中建議不熟悉HTML語法的人,可以先點選「撰寫」再開始編輯,因為介面比較像word,使用起來相對親切;不過如果要附圖的時候,個人覺得反而要點選「修改HTML」,編排上比較方便。



兩種編輯模式可以隨時切換,所以請大家放心使用。

當切換到「修改HTML」後,可用的按鈕會變少,不過倒數第二個依然是「加入圖片」。


然後會跳出下圖這個視窗,點選「瀏覽」(藍色圈圈)的按鈕,找到想要貼的圖片檔,之後就可按確定,然後上載圖片;有時候圖片很多,一張一張作很麻煩,可以點選上面黃色圈圈處的「新增其他圖片」,點一次就會多一個瀏覽列,最多可以點四次,也就是最多可同時上傳五張圖片。

右邊可選擇檔案來源是網址的,不過這個應該比較少用;下面的選項則跟版面有關,我的習慣是左邊選「無」,右邊選「大」,這樣圖片貼出來就會像我的文章一樣,圖文分離(沒有文繞圖或圖片置中),而且圖片大一點比較看得清楚。但圖檔本身不要太大,建議圖片尺寸不要超過1200x800,檔案容量在500KB以下,免得佔空間又速度慢。


上傳完成後,會出現這個畫面,可以檢查上傳的圖片有沒有錯,然後記得按一下完成。


這時候會看到文章最上頭出現一堆很像亂碼的東西,這就是HTML程式碼;看不懂沒關係,反正如果只傳一張圖,那藍色圈圈內的這一堆就是代表這張圖片。


把它選取之後按右鍵「剪下」,也可以像我一樣偷懶,直接用Ctrl+X剪下。


剪好之後一樣按右鍵,貼到想要放的位置,或按Ctrl+V也可以貼上。


如果一次上傳四五張圖,就會出現像這樣一大堆的亂碼HTML碼擠在一起,這時候只要謹記以下原則:
1. 一張圖的程式碼起點是「<a」,結束點是「</a>」。
2. 在這段程式碼內,會有某個地方隱藏檔名,看你的圖檔是什麼名字,通常附檔名是.JPG或.BMP,例如:「Shoei很帥.JPG」。

只要把每一張圖片的一段程式碼隔開,就不會弄錯。



這種編輯方式的好處是,分行會很正確,按一次Enter就是空一行,也不會像Pencil遭遇到,無法移動圖片、只能把文字重新編排的問題。

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點幫助,然後本Blog的文章數可以從此暴增,謝謝觀賞~

3 則留言:

  1. 竟然花了50分鐘寫這篇解說文,我真的是吃飽太閒了..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真的有比較聰明的方法耶~

    感謝shoei的50分鐘啦
    我可以開始考慮寫第二篇了
    呵呵~

    回覆刪除